【资料图】
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真、朱广荣等人的论文《北京市自我报告学习困难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定义,“学习困难”是指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障碍,包括语言使用、说话、书写等,使人在听、读、写或数学计算等活动中表现出不完整的能力。
在儿童心理健康、小儿神经领域工作多年的李丽嫱主任介绍,“学习困难”范围很广,“这是一种综合症,有多动症、情绪障碍、智力结构问题等多种症状表现”。“学习困难”是一个症状表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个人生理、心理因素等因素,也受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习困难”的表现
一般大家都笼统地把“学习困难”理解成学习能力低、学业表现不佳。在医学上,“学习困难”则是一个临床症状的表述,多动症、特定学习障碍、发育性协调障碍、情绪障碍等,表现出学习习惯不佳、写作业拖延、学习时容易分心、发呆、畏难,还有的孩子出现脾气暴躁、无法控制情绪等问题。
“学习困难,在医学诊断上大致包含以下4类:
1. 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等;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就是俗称的多动症;
3. 精神发育迟缓:主要是现在认知、智力、言语、理解、模仿、社交等行为落后于同龄孩子;
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
这当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是最常见的,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等,这些孩子会将字看反或颠倒,很容易跳行或漏字,会严重影响到考试和成绩。此外,还有一些更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比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我们通常又叫做自闭症,这些孩子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在本质上是有缺损的,这是一种先天神经性疾病,和后天的家庭养育无关,如果能及早确诊并实行早期干预,也会有一定的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