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时:面对抑郁症患者的这4种状况,该如何应对?

2022-09-30 16:00:51     来源:腾讯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不睡觉,不吃饭,不跟人说话,整天说活着好累……只要出门,就会拼命买东西;见人就滔滔不绝,精力似乎用之不竭……

对于抑郁症和躁狂抑郁症患者的异常行为,家人该如何应对?今天我们新概念心理整理了四种情况,针对这四种方法提出了应对策略。

况状1:我的抑郁我最懂→患者认为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病,医学知识他都懂,如果情况严重就看医师吃药,好转就擅自停药,以致带病走江湖,家人如何协助?


(资料图)

心理治疗师在治疗时,偶尔会碰到“久病成良医”的患者,对于抑郁症的病理知识掌握,不下于治疗的医师。这种“很懂”的病人,常自行“掌握”病情而任意中断药物,对医师或心理咨询师而言,反而很头痛。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发现这类病人的“自我效能”很强,自认药物会抹杀人的韧性,常自行诊断病情来决定何时吃药,但抑郁症仍需医师诊断,建议陪伴者要让患者听从医师指示,而非自己判定病情来服药。

对这类病人,陪伴者最好能引导其善用“掌握病情”的能力。有本叫《躁郁之心》的书,作者是精神科医师,同时也是躁郁症患者,他有医学背景,一旦察觉自身抑郁病情恶化,立刻加重药物治疗,可见药物在治疗抑郁症和躁郁症上疗效显著。

告诉病人,尽管懂病情,但仍缺乏医学训练,不妨引导他利用这优势和医师讨论,而非“自行决定”药物的使用时机或多少。

况状2:都是我不好→抑郁症患者有强烈的无价值感或罪恶感,家人如何开导?

抑郁症最常出现“无价值感”和“罪恶感”,最好的陪伴方式是“倾听,不一定要给建议。”一旦给出建议,患者做不到,他的无价值感和罪恶感会更高,反而适得其反。

荣新奇教授表示,很多陪伴者会告诉抑郁症患者“不要想太多”等,其实,抑郁症患者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陪伴者的“劝告”对他而言,反倒像争辩。

对这类病人,就像对一颗旋转中的陀螺,陪伴者别让它加速,慢慢地,陀螺自会停下来。事实上,抑郁症也有循环性,患者抑郁一段时间,又会好转,彷彿不药而愈;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出现抑郁的情况。

所以,除了不能中断治疗,照顾者的“倾听与陪伴”更是必要,荣新奇提醒,“别建议太多行动,否则患者做不到,更加自觉无价值或产生罪恶感。”

况状3:抑郁中,请勿打扰→抑郁症患者自我封闭,像闷葫芦,完全不跟他人诉说,也不愿听从专业诊断,家人如何帮忙?给予患者人际支持?

这是最常遇到的情况,如果患者只是自我封闭、不爱说话,照顾者就要带病人“过生活”。陪他吃东西、应对日常琐事、带他出门等。最担心碰到严重闷葫芦,不吃不喝,此时,必须采取较积极的方式,带病人就医,甚至住院,起码要能“维持生命”。

心理专家荣新奇表示,过去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不如现在好,当时严重的患者会用电疗方式来“重组大脑细胞”,借此让患者有恢复进食的慾望。现在药物较好,但如果患者已严重到不吃不喝,照顾者一定要带他接受医师的专业治疗。

况状4:疯狂购物→躁郁症者躁症发作时,疯狂采购……家属怎么帮他“踩刹车”?

很多躁郁症患者发作时,会疯狂采购、买礼物送人、买超过其个人能力所及的物品,或突然对某些行为很狂热,对此,照顾者能做的就是限制躁症患者的疯狂行为。

如果患者一旦发作,限制他不能带信用卡,假如患者很难沟通,像有人尽管身上没钱、没信用卡,仍大方地拿走店家商品,家属得跟在后头,趁他不注意把东西放回去,若他执意要买,也只能帮忙付帐。

然而,这类病人一旦影响周围亲友,一定要强制带他就医。如果病情尚未严重,照顾者尽量让患者在发作时的行为不至于影响到他的财力,并鼓励他参加支持团体。

倘使躁郁症患者已受过诊断,通常病患会有病识感,照顾者一旦发现患者躁症发作,要协助就医。如果从未看过医师,可能患者也不知道自己患躁郁症,所以临床上,很多第一次就医的人都是被家属架来就医的。

标签: 自我封闭 治疗抑郁症 疯狂采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