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邱越 实习记者张爽 杨晓露
【资料图】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最早将于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5点30分公布。
提名和评选:一个需要保守50年的秘密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有关章程规定,诺贝尔奖每年被提名者的名单以及关于提名的其它信息,都需要保密50年。
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则更为特殊,目前,该奖项的官方提名数据库的数据只记录到1953年,之后年份的相关信息尚未囊括。这意味着公众在现有数据库中所能看到的最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信息数据都已经是将近70年前的了。
每年9月,诺贝尔委员会都会发送超过3000份私密信件给各个提名人,由提名人填好相关表格,最晚于次年1月31日前完成被提名人的推荐工作。对于提名人的资格,在诺贝尔基金会章程中也进行了严格规定,共8项,诸如为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学院诺贝尔大会成员,或瑞典皇家科学院医学和生物学的瑞典和外国院士等,而且不允许自荐。
被提名人需要在生命科学或医学领域中有重要发现及研究,同时最终结果有益于人类生存发展并对于科研工作有深远影响。诺贝尔委员会在国际专家的协助下,会根据该标准从被提名人中筛选出候选人,选拔出的候选人还需要再经过由50名成员组成的诺贝尔大会进行充分讨论,并在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2022年为10月3日)进行多数投票后,最终的获奖者才会正式确定并向公众公布。
目前,除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有诺贝尔奖项自1901年—1971年的提名信息均可在诺贝尔的提名数据库中进行查询,被提名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和死亡日期、职业等等,以及提名人的姓名、职业和国籍等。
近70%的医学奖得主非直接医学背景出身[1]
据资料显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中,高达69%的本科专业都不直接属于医学领域。即使除去那些毕业于本科不提供医学教育的学校的获奖者,这一比例仍高达52%。
这一点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形成了鲜明对比,本科专业与物理或化学非相关的比例只有44.6%和41%。
不过,到了博士学位期间,这一比例开始发生反转。拥有医学专业博士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占到了总数的54%,如果把相关的生物专业博士也算进去,那么则有80%之多。这一数据的变化也说明了该奖与其它诺贝尔奖相比的特别之处,即医学人才更需要拥有跨学科的背景知识。
过去十年:5次回归基础研究,3次侧重临床
虽然诺贝尔奖项难以提前准确预测,但据新闻网站“STAT”报道,在过去十年颁发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5次与基础研究相关,占比最大。包括2013年针对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研究、2016年关于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2017年有关控制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研究、2019年关于在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方面的发现以及2021年关于细胞如何感知温度和触觉的研究。其次是临床方面有3次获奖,分别为2015年关于蛔虫和疟疾治疗、2018年关于免疫肿瘤学和2020年关于丙型肝炎。
此外,2012年,得奖原因为发现了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2014年,得奖原因为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
获奖者更青睐去哪儿发期刊?Nature、Cell和Science![2]
1989-2019这30年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产生72名获奖者,在Web of Science及PubMed数据库中筛选出最早与获奖原因相关的论著共83篇,人均1.15篇。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文期刊可以看出,Nature(22.89%)、Cell(14.46%)和Science(10.84%) 三大顶尖综合性期刊遥遥领先于其它众多期刊,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选择发文期刊的重点关注对象。90%以上的作者将其论著发表在美国和英国的期刊中。
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及中国获奖者均有将研究论著发表在本国期刊的记录。唯一一位中国获奖者屠呦呦将其论著发表在中国期刊《科学通报》中。
获奖者中有趣的师徒关系[3]
科学研究的师徒关系让很多的研究都有“传承”关系。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也存在很多师生关系,其中的关系网络也比较复杂:有的是对师父研究内容的继承和发展,也有的是亲密无间的合作者。
1905年现代微生物学的鼻祖科赫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四位学生:贝林、坎尔利希、艾克和曼和菲比格在其之后同样叩响了诺贝尔奖的大门。
霍普金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192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曾担任剑桥大学首位生物化学教授,并创立了生物化学系。桑格是霍普金斯的学生,因确定胰岛素的分子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桑格在自传中提到,一到剑桥,他就变得极端兴奋,对生物化学充满兴趣,生物化学系为霍普金斯所创,正是霍普金斯给生物化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发了这群年轻人积极投身于生物化学的兴趣。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给3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诺斯塔克,他们在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这一机理上贡献突出,其中,一对女科学家也是师生关系。
截至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颁发112次,共有获奖者224位。今年的奖项又将花落谁家,让我们一起期待!
参考资料:
1. Li,D., Wang,Y.and Liu,Z.P. (2021).Academic background of Nobel prize laureates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multidisciplinary education in medicine.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Open,3(1), 1-6. Available from https://doi.org/10.1016/j.ssaho.2021.100114. [Accessed 3 October 2022].
2.孙昌朋,林萍,陈望忠,郎朗.国际重大创新性论文的发表倾向分析——以1989—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论文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2):1495-1500.
3. 刘益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师生关系分析[J].医学与哲学(A),2016,37(0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