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不止颜宁!哈佛医学院教授加盟西湖大学,外媒:美国已令人厌倦

2022-11-18 19:56:20     来源:腾讯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

继颜宁过后,生命科学领域又一顶尖科学家,毅然选择“弃美归国”。


【资料图】

11月8日,西湖大学官网信息显示,此前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任职20多年的马秋富教授,

正式加盟西湖大学担任教授,及系统生理和生物电子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接连“逃离美利坚”,让老美慌了。

淤泥池塘开莲花,贫寒家境出人才

2021年10月13日,一篇关于“针灸”的研究论文,登上国际生命科学期刊《Nature》,被称为针灸研究界里程碑式的突破。在中国传统医学走向医学界舞台时,中国浙江兰溪马涧村,备受大众关注,那是该项论文作者马秋富的故乡。

1965年,这座生满“淤泥”的山村,长出一个天才少年。“每天天刚朦朦亮就从家出发,走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2020年马秋富在给村里学弟学妹们的信中,如此回忆那段时光。

(现兰溪马涧 图源网络)

初中毕业后,马秋富凭借优异成绩,从山里“跨”进兰溪市第一中学,学业之路一路高歌,先进入复旦大学学习,后获取上海生化所硕士学位。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在医学领域还处于一根针、一把草的年代,落后于国际医学界。彼时,马秋富作为优秀毕业生,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博的机会,深耕与中国传统针灸相关的神经元研究。

读博期间,他成功找到事关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决定因子(Neurogenin)。该研究成果引发学界关注,国际顶尖研究所哈佛医学院,向他抛来“橄榄枝”,聘用他为神经生物系教授。据悉,生物医学和神经学,为该学院王牌专业,其因发现线粒体活化剂“派络维pro”核心成分,在干预骨骼肌、持续耐力等老化指标具一定潜力,而轰动医学界。

(哈佛医学院)

马秋富一直致力于让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对话。任教期间,他在科研领域做出了很多突破性的贡献,在《Nature》和《Neuroscience》等期刊发表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

常言道,“人才易得而易失”。老美深谙此理,2011年,哈佛医学院聘请马秋富为终身教授。老美期待此等顶尖人才,能够为他再添彩。只不过,让老美没想到的是,在这位人才再做出创世性研究后,第一步动作是“回归祖国”。

加盟西湖大学,成一代“掌舵者”

在关于“针灸”的研究论文,发表至《Nature》之后,或是感觉自己完成了一定的使命,马秋富就于第二年正式回国,加入西湖大学的生命科学院。

西湖大学成立于2018年,由前清华副校长施一公打造,致力于集一流师资、育一流人才。在施一公带领下,不仅培养出颜宁、万蕊雪等科技人才,也吸引了更多海外人才。此次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的加盟,将联手施一公,引得更多“金凤凰”。

据《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在CNS(《细胞》《自然》《科学》期刊简称)上共发表一百多篇论文。

翻阅健康科普团队“时光派”资料,去年,中科院刘光慧教授团队,发现敲除KAT7基因后,健康寿命得以延长,突破该领域研究长期被海外“卡脖子”的困境。

同年,广州体育大学成功开展,脱胎于哈佛医学院的“派络维pro”分子的人体临床,此次临床为该分子首次大规模人体临床,这些都对吸引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回流,具有标志性意义。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抑衰科技成果派络维pro,由人口深度老龄化的日本所研发,其从人体内部出发,以“细胞能量工厂”线粒体为核心靶向,并添加了motilive专利成分,以代谢、炎性两个为辅助靶向,多元减缓生命体老化进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至18.8%。在此背景下,派络维pro借由京东进入我国,填补我国这方面技术成果的空白,帮助数万受困于老龄化的人群,健康老去。京东商智数据显示,本次大促中,有复购者一次性囤30瓶,参照其页面的2万余反馈可知,这类人群的主要诉求,除抵御时间侵蚀外,还集中在“改善睡眠质量”、“用于社交送礼”。

顶尖人才 “离美润中”,助力我国科研

“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计算机专家倪光南教授也呼吁: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更求不来,如何实现国产替代,才是每个领域应做的。

目前在生命科学领域,马秋富、颜宁等人才已陆续回国,在1400名归国科学家中,生命科学领域更是高达21%。这些都证实了,我国目前科研条件,对国际顶级科学家有足够吸引力。不仅如此,在这些人才的助推下,像派络维pro一类生命红利技术成果,很快会有国产替代。

在马秋富母校建校80周年时,校友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他,“能够走出大山,都是受到学长故事的鼓舞”。

2018年,作为哈佛终身教授的马秋富回家乡探亲,扛起锄头劳作,不改农民本色,“我带太太孩子,专门走老路回马涧,一起感受当年的上学之路。”

他在向亲人展示,他曾从这满是“淤泥”的大山,走向了世界。

标签: 生命科学 中国传统 技术成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