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进入第三年即将结束,人们的心态渐渐起了变化。
(资料图)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一段时间,也许是“静默”或“流动性管理”而居家过久的原因吧,大家讨论新冠的时间比前多了,对待新冠病毒的态度也渐渐起了变化。
第一个变化,对新冠有恐惧也有纠结。
大欧美传来的关于新冠病磁后遗症信息、死亡信息,从国内的“静默”“方舱”“集中隔离”以及大白持续的核酸检测中,很多人对于病毒的恐惧心态始终存在。而一些从方舱隔离回来的人,以及高达95%以上的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之中并没有吃药就转阴了。所以,认为新冠病毒就是小感冒的认知也在提升。
在这两种观点之中,很多人是纠结的。
第二个变化,对一些硬核防控举措开始出现厌倦。
下半年来,奥密克戎病毒经过多次变种之后,传播速度非常快,广州上、郑州、重庆等都曾先后出现一天几千接近上万人的感染量。疫情在各个城市间此起彼伏,也导致一些地方防控压力大。于是,在一些城市为了迅速清零,开始违背上级要求搞“一刀切”,搞“层层加码”。在个别城市还出现过因防控,出现求医院不及时导致流产或死亡事件发生。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再叠加房贷、车贷压力,居家的人心情越来越烦燥。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发展核酸检测造假之后,反感的情绪开始上升。
第三个变化,老套路严防死守让健康的人更焦虑。
疫情发生将近3年,毒株在变化,从原始株、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到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大幅度上升,由于病毒潜伏期的存在,防控中做到以快制快已经很难。
于是,一些人开始在思考,难道要与病毒长期共存了么?
如果要与病毒长期共存,感染之后能否得到免费的救治。能否尽快的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囤菜,居家隔离时间久了,看着空荡荡的大街,大家很怀念曾经的城市烟火气。
第四个变化,很多人口袋里没钱了。
两个月前,北大的教授姚洋、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都曾先后建议发放现金。现在,可能到了发放现金的时候了。
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指数继续下行。而制造业作为就业的主渠道,其工人的收入自然会受到影响。同时,在“静默”的过程中,大量个体户的收入也是肉眼可见的减少。
时间长了,大家口袋内都没钱了。烦躁的情绪也就出来了。
俗话说: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纵有不平路,
天天有归人,
大家都想尽快看到疫情管控早日结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