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讯:【热搜】石家庄“七日开放”到底是好是坏?一名当地三甲医院医生这样说

2022-12-02 19:11:06     来源:腾讯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石家庄短暂的“七日放开”,从开头到结束都吸引了万亿外界的目光。支持者和反对者一样人数众多,且在网上争吵到不可开交,反倒是本地人的声音被忽略。尤其是在严肃媒体上,很少能看到石家庄的“当事人”。


(资料图)

读到一篇《摇摆中的石家庄》,来自搜狐新闻的《极昼工作室》,文章记录了三位当时在场人士对“七日开放“的感受。其中包括一位特意前往石家庄的商超巡视员、一位本地两个孩子的白领母亲,以及一位当地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

其中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当地医生的看法。相比于大众的“情绪化”,医生这个群体对于这件事的判断可能会有更冷静的视角——当然这篇文章中也仅是这位医生的个人观感。节选在此,供大家参考:

石家庄某三甲医院外科医生

“这次只是一个波澜”

上周在一个病例还是缓慢增加的状态下放开,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机。从心理预期来说,大家明白最后会放开,或者说会有这么一个过程,理智上能接受,但情感上会有一点突然。(14号那天)石家庄全区的高风险达到600多个。高风险地区在增加,病例数也在增加,突然宣布不测不查(核酸)了,大家心里都会发毛,很不踏实。

从医疗条件来说,石家庄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对石家庄的三甲医院来说,不管放不放开都会很难。武汉人口1200多万,三甲医院有60多家,石家庄人口1100万,现在的三甲医院只有20来家。总体来说,石家庄三甲医院的承受能力要比武汉弱。

如果发生医疗挤兑或者像之前武汉大范围的患者涌入,每个三甲医院要负责的患者数量更多。这还不论技术水平没有武汉医院高,全国(或许)也不会再像武汉那样大范围的支援。

按现在所谓的千分之零点几的重症率,放开之后有多少重症病人,石家庄三甲医院的呼吸科、ICU有没有那么多床位和呼吸机,有没有那么多医生?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染率和死亡率摆在这里,如果所有人感染一轮,那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去解决这个问题?

说放开挺简单的,就是告诉大家不测也不查(核酸)了,但有没有配套的政策?如果石家庄疫苗的接种率能达到90%,大家就不会这么担心,实际上没这么高。还有对新冠后遗症的判断和宣传,对特殊人群的防护有没有做到位?我们应该把这些事情先跟大家说清楚。从政策的角度来看,现在所谓的放开只是一根树干,但上面没有枝叶。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最大的担心是政策导向的问题。虽然都在讨论放开,实际上从医疗的角度来说,还没有一个指导的东西,就是医院到底该怎么收治感染患者——

比如患者到病区被感染了,那医院封不封病区,还是设置专门的房间治疗?患者来到你的科室,你的科室又治不了这些病,那医生该怎么办?又或者患者过来做手术,身体倍儿好,但一查阳性,没症状,不影响做手术,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现在这方面的政策是比较缺失的,所以还是要等。

我个人感觉这几年医患矛盾在逐渐尖锐。这两年对医保的核查,用药报销这些方面都在收紧,现在还大力推集采。这些反过来也会影响医生,因为在给患者治疗,需要更多地遵循医保政策,比如可能会先用集采的药或器械。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大家都想更健康,也想花得更少。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矛盾。

疫情是一个加速器,让这些问题更快地凸显出来。我是一个外科医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外科感染,像胆囊炎、阑尾炎都会发烧。去年开始,医院要求设置发热门诊,只要发热,都要去发热门诊。发热门诊查两次核酸,查肺部CT、血象,非常严格。像腹腔感染,患者明显是腹痛,疼得哇哇叫,你还让他查这么一套,急诊都不接。这种情况下,患者肯定会有极大的反感。

我自己就遇到过,一个化疗病人腹腔感染,去了急诊体温稍微有点高,就被打发到发热门诊了。本身就是晚期肿瘤,身体不太好,还要折腾,家属肯定有意见。我们也只能解释,确实有这么严格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发热门诊和急诊是一个性质,一般不走医保,等于患者自己掏钱找麻烦,所以很多患者确实很难理解。

医生护士执行防疫政策,患者要尽快治疗,中间就会产生矛盾,矛盾的根源在于政策不太灵活、合理,但最终承受冲突的是一线的工作人员。一边是患者压力,一边是上级的防疫压力。这种情况下,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会困惑,到底该怎么干这个事?

有明确政策指导的前提下,医患矛盾都这么突出。放开后如果没有配套政策,只靠医院、科室甚至医生自己决定(收治方案),就没有人(为医生)撑腰,矛盾会更加突出。

上周两三天一个所谓的“放开”,大量社会人员就拥着去医院做核酸,甚至都不是治病,只是最细枝末节(的一个环节)。很多事情最终会落到医务工作者身上。比如之前20混1,10混1,现在单人单管19块钱,这个事情怎么去跟患者交代,患者理不理解?可能最后落脚点还是医患矛盾。

我一直比较支持清零,我觉得这对社会大众的健康来说更好。但不放开虽然对医疗没有太大影响,但大家都要上班挣钱,做生意开店的,确实没法生存。我家人在政府机关工作,疫情以来,她长时间处于一种高压的工作状态,责任很重大,容不得半点疏忽,也觉得受折磨。

放开头两天,路上人特别少,大家都还处于一个观望的状态,也没人出小区。后面几天有人陆续开始上班,路上人会多一些。除了早晚高峰,其余时间路上没什么人。也有不一样的想法。我带孩子去公园玩,有几桌老人在打麻将,都没戴口罩。我在旁边听他们讲话,他们的概念是既然放开了,那就是没有大问题,也不太担心这个事,反正出来玩最重要。

17号晚上,社区群和小区群都在传要临时封控。我去超市囤菜的时候发现人挺多,感觉大家没有太多的抵触情绪。可能大家也都想明白了,封控确实有损失,但放开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反正最后都听政府的要求走就行了。

20号又宣布五天全民核酸检测,这应该是最近的数据显示有大量的社会面感染,我觉得也是对当下疫情实际情况的一个反应手段。所以不管是从一开始的不检不测,到后来的社会面检测,再到现在的连续检测,以及伴随的封控手段,我觉得这都可能是一种尝试,事后来看,这次可能不会被定义为一个彻底的放开,只是一个波澜。

信息来源:网络转载

信息采集:卫健君

标签: 三甲医院 发热门诊 外科医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