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逐步放开,近来多地感染人数刷出新高。一众人在做好准备“阳”、努力战胜“阳”的同时,最担忧的还是家中老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者达2.67亿,如何帮这一庞大的老年人群顺利度过这次感染冲击,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发热门诊半数都是老年人
“前几天还在看世界杯,没想到人就这么没了……”12月17日,72岁的王先生突然离世,引来亲友们无尽唏嘘。12月11日,王先生开始高烧,随后病情加重,送到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此前,王先生的新冠抗原呈阳性。
(资料图片)
近来,各地有不少老人感染了奥密克戎,有的症状比年轻人还要轻,但也有高烧不退甚至触发基础病恶化的。今年85岁的李教授是名医生,一直活跃在诊疗一线。12月初,他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新冠抗原检测阳性,开始居家休息。起初,李教授对自己的身体很有信心,觉得过几天就能自愈,没想到低烧持续10天没退,呼吸逐渐变得急促,说话上气不接下气。在家人和学生的劝说下,李教授终于同意住院治疗,入院检查时发现已存在肺炎。目前,李教授正在接受吸氧、抗菌药治疗。他表示,老人“阳”了不能硬扛,尤其高龄老人要服老,一旦发现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别设立的“新冠阳性病区”里,呼吸科主任医师孙志佳每天负责接诊阳性患者,此前他还接管过广州方舱。“过去在方舱中,3000个病人里,老人占比不到20%。而如今,来医院的阳性患者,一半以上都是老人。”孙志佳介绍,这些老人普遍症状比较严重,大多数都合并几种慢病,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并发症,重症比例比广州历次疫情都高。
“我前阵子支援了发热门诊,发现感染者更多的是年轻人。这个群体要外出上班,接触社会面更多。但随着年轻人陆续中招,接下来老年感染者比例会越来越高。”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干部医疗科主任张改改说,相较年轻人,老年人群感染后多数情况都会严重一些。
据统计,11月以来,全国出现100多例重症患者,主要集中威胁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11月19日~2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6例新冠死亡病例,年龄均在80岁以上,且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孙志佳认为,奥密克戎致病性降低,但传染性更高,未来老年感染者比例会越来越高,重症和死亡风险也主要集中在这一群体。
老年人感染后进展迅猛
在社交媒体中,很多年轻人分享着“阳过”经历,虽然症状轻重有别,但在年轻人眼里,可能就是场重感冒。“老年人情况要复杂得多,但受‘重感冒’观念的影响,病情很可能被忽视。”孙志佳表示,老年人感染后病情进展更迅猛、预后不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机体老化,免疫力弱。孙志佳介绍,按照中医理论,随着老化,人体正气不足,容易外邪入体,感染病毒。从现代医学来讲,免疫力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张改改说,目前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只能用药缓解症状,再依靠免疫力战胜病毒,这一点老年人特别不占优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志勇表示,新冠病毒会导致老人免疫力进一步降低,对感染的耐受性变差,体内感染不能被有效清除,就可能引发脓毒症,进而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基础慢病,击垮身体。据统计,我国75%以上的老年人都至少患有1种慢病。对多轮疫情感染病例进行总结,不难发现,大部分重症患者都有基础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孙志佳说,奥密克戎会影响基础病进展,可多靶点作用,影响其他组织器官,带来不良结局。
害怕感染,贻误治疗。防控政策优化后,感染者迅速增多,这让有些老人不敢就医。孙志佳说:“患有慢病的老年人需要长期干预治疗。如果因害怕感染而不定期复查,病情控制不好,再感染新冠,就会很危险。”
症状隐匿,不易发现。年轻人通常身体素质好,一旦感染,会很快出现高热、咳嗽等典型症状。老人则可能出现持续低烧,这并非意味着没事,而是说明免疫力反击病毒的能力较弱,容易诱发并发症。
接种率低,保护不足。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有近4000万人尚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约8500万人未完成加强免疫接种。据香港卫生署今年5月消息,香港70~79岁的老年人中,未接种新冠疫苗的病死率是5.55%,接种两剂次疫苗的病死率是0.59%,接种三剂次疫苗的病死率只有0.16%。
孙志佳强调,老年人感染后要注意是否剧烈咳嗽、痰多变黄,是否呼吸困难、气喘,是否走路费劲,是否过于亢奋或过于抑郁,尤其要注意是否出现低氧血症。建议家中备一台指夹血氧仪,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4%,应及时就医,若低于90%,处境很危险,必须立即送医。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田蓉也表示,一般来说,如果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持续高烧不退、意识混乱、胸闷憋气,或是原有基础病加重,需及时就医。“呼吸频率加快可以反映新冠病情加重。”田蓉介绍,成人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当发生重症时,呼吸频率可超过30次/分,应及时就医。
齐心协力,帮老年人“过关”
张文宏教授推测,本次疫情感染人数的高峰,可能会在1个月内到来,要整体度过这次疫情,可能需要3~6个月。孙志佳表示,尽管尚未达到峰值,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将有更多人被感染,包括脆弱的老人。“新冠疫情规模之大、病毒变异之快,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孙志佳说,我们只能“见招拆招”,加强监测、随时调整,打有准备之仗。
刘志勇认为,如今的奥密克戎是一个更为“温和”的毒株,国家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优化防疫政策,其实已经留给我们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保护好老年人群,目前最需要提防的是医疗挤兑问题。为此,国家应加强医疗供给,落实分级诊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张改改建议,可适当开展线上问诊,分流门诊压力,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医院应抽调其他科室力量支援急诊和发热门诊,保证一线工作顺畅进行。接下来,重症监护科室的工作量可能会增加,这方面准备要充分。以前有阳性患者定点医院,现在所有医院都要接收阳性患者。老年人是脆弱群体,因此在病房方面一定要做好区分,最大程度保障老年人安全。此外,医疗机构和媒体要加大科普力度,倡导轻症居家治疗,不要到医院挤兑本就不富裕的医疗资源,以保障有需要的老幼、孕妇、重症患者等就医。
老人要学会加强自身抵抗力。例如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多喝水,适当散步、做操等。疫苗是保护脆弱群体最好的手段,尚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只要符合条件,应抓紧时间尽快接种。有慢病的老年人,要保证病情稳定,同时避免药物短缺导致的治疗中断。老人还应减少聚餐聚会,外出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回家用水或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湿润。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年轻群体在阻止新冠病毒向脆弱人群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年轻人外出需求多,应自觉做好健康检测,尽量延缓身边老人的感染时间。没有基础病且已全程接种疫苗的年轻人,感染后若症状较轻,可以居家,但要尽量减少和家中老人接触。年关将近,亲戚间走动自然少不了。不过孙志佳建议,特殊时期,亲友间不相互探望也是合理的,各家都应把降低老人感染风险放在首位。
受访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 孙志佳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干部医疗科主任 张改改
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 田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刘志勇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阳单祺雯 田雨汀
责编:张宇
主编:徐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