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资讯:就算被开除,我也要吐槽一下开放式办公室

2022-12-28 14:08:51     来源:腾讯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随着谷歌、Facebook等公司取得巨大成功,他们的经营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模仿。最被大家所熟知的,便是“开放式办公”这一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概念。


(相关资料图)

相较于传统办公室,开放式办公室的灵活空间减少了工作沟通中的阻碍,对公司发展好处多多。

一开门就一览无余的开放式办公室 | giphy

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提出反对声音。相信不少人都有同样的感觉:明明身在开放式办公室,却总觉得束手束脚;不仅毫无隐私,其他同事间的交谈也愈发刺耳……最讽刺的是,开放式办公室原本的目的——“促进交流”,却显得更加遥不可及,甚至开起了倒车

老板啊……不是我不努力工作,是你这办公室真不行。

开放式办公,优点与问题并存

通常情况下,开放式办公室能容纳几百上千人,通过不设隔墙来缩短员工之间的距离。

对公司来说,开放式办公室的好处主要在增加沟通和节省成本。

克莱姆森大学管理学教授汤姆斯·扎根奇克(Thomas Zagenczyk)和同事就发现,开放式办公室可以最大化不同部门间的沟通,更好地利用资源和能力,进而提升整个公司的经济效益。

不点开看,还以为是我们公司 |Wikimedia Commons

同时,开放式办公室还能减少成本。全球企业不动产协会CoreNet Global的数据显示,2010-2013年间,全球员工的平均办公面积从20.9平方米降至了16.4平方米

同时,谷歌人力资源部门的分析师埃里克·鲁德(Eric Wood)针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通过开放办公设计,美国最大的几家公司每年可以节省数亿美元

瞧瞧这容量,可不是嘛 |Wikimedia Commons

此外,对员工来说,开放式办公室可能增加了起身行走、锻炼身体的机会。亚利桑那大学的一项研究还表明,在开放式办公室上班的人走动的时间比在传统办公室的人多约20%,比有私人办公室的上班一族多出约32%。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质疑了开放式办公室的好处:在开放式环境中,人们的交流仿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促进效果,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伊桑·伯恩斯坦(Ethan Bernstein)发现,在调查的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员工面对面交流的意愿下降超过7成,而非面对面的书面交流(例如邮件,信息)却提升了67% 。

老板以为会是这样 | giphy

但其实是这样 | giphy

这一现象十分讽刺:破除办公隔墙后人们反而更愿意线上交流了。伯恩斯坦表示,现实中大部分员工都要前先发消息问问对方是不是在工位,然后……一般就顺便线上沟通了。

噪音是首要“敌人”

伯恩斯坦教授发现,噪音是影响开放式办公室员工工作效率的罪魁祸首,包括打字声、其他同事间的交谈以及脚步声。它对复杂的工作,尤其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影响尤为严重,如排版、校对、速记等,出错率会随着噪音的增加而上升,足以使人的劳动生产率下降10%到15%

此外,蒙提利尔大学的杰奎琳·维舍尔(Jacqueline Vischer)教授还发现,噪音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令人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员工也因此更容易感到疲惫,明明只是坐了一天,却仿佛干了大量体力活儿一般累得要死。

我的愿望再小不过,我只想和我自己度过平静的生活 | giphy

身为一介普通的打工人,我们大概率没有能力改变办公室的格局;而老板们要权衡公司财务,恐怕很难呼应学界的研究进行整改。

那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工作得稍微舒坦点呢?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圭尔夫大学组织心理学家杰米·格鲁曼(Jamie Gruman)提出,适度的逃避与休息至关重要。比如离开办公室去茶水间、休息区走一走,或者去刷几分钟手机看看短视频,还可以在午休时独自出去散步,工作一段时间就去户外透透气等。如果需要集中精力完成一项工作,可以先看看有没有空余的会议室,“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如果办公室里能有游戏区就好了 | giphy

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的生理系统恢复到基础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如果实在无法逃离当前的办公环境,可以戴上耳机,听音乐来消除周围的噪音。轻音乐或白噪音有助于更好地集中精力,降噪耳机更是锦上添花。

所以各位老板,如果看到我们在摸鱼,请记住那不是在逃避工作,而是在提高工作效率哦

就算在工作,也要区分私密和开放时间

虽然有些80后90后表示“噪音”并不是问题,而且制造噪音的过程——比如一起吐槽难伺候的甲方或是老板——让他们感到快乐,但快乐总是暂时的

既然开放式办公便于大家交谈,那也同样便于偷听——正在兴致勃勃地吐槽然后发现老板就在你身后,其恐怖程度不亚于学生时代玩手机一回头就看到班主任。

老板:你被开除了 | giphy

伯恩斯坦教授认为,开放式办公室牺牲了员工的私密度,而私密度是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一个近乎完全开放的环境下,自己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在受到别人的监视,一边工作一边还要注意言行举止,提防屏幕被偷窥,工作效率自然会降低。

同时,员工会自动想办法来保护私密度,比如时刻假装忙碌,逃避跟其他人接触——这恰恰降低了沟通和交流的意愿

除了私密度,开放式空间也牺牲了人对自我领地的归属感。大家的工位千篇一律,没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空间,这削弱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总觉得自己在被监视(实际上可能也是如此)| giphy

因此,在开放式办公环境中保持一定的“私人领域”尤为重要。除了上述提到的用于解决噪声的“摸鱼”戴耳机,员工还可以划分出工作时的“私人时间”和“公共时间”,留出专门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段,减少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线上交流

老板能做什么?

改善办公环境,除了打工人的努力,公司也要找到合适的方法

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Gensler在2019年发布的美国办公空间调查报告中提出,在开放式办公的基础上,规划合适的配套空间及灵活、私密的个人空间,更加受到员工欢迎。其中,将空间绩效最大化的五大设施包括创新中心、创客空间、安静/无科技区域、户外工作区和专注工作室。

划分出不同功能的区域很重要 | pixabay

总而言之,开放式办公室是一个创新的产物,相较于传统办公环境,它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暴露出了不小的问题,距离成长为完全体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对企业来说,要想最大限度发挥出员工的能力,以辩证和人性化的视角积极求变还是很重要的。而对于打工人的你,除了上述“缓解”自身不适的办法,想要根治“开放式办公”的诸多顽疾,不如把这篇文章转给你老板试试?

(以上行为后果作者概不负责)

祝大家好运 | giphy

参考文献

[1] Bernstein, E. S. (2012). The transparency paradox: A role for privacy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operational control.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57(2), 181-216.

[2] Bernstein, E. S., & Turban, S. (2018). The impact of the ‘open’workspace on human collaborati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73(1753), 20170239.

[3] Bodin Danielsson, C., Chungkham, H. S., Wulff, C., & Westerlund, H. (2014). Office design"s impact on sick leave rates. Ergonomics, 57(2), 139-147.

[4] Evans, G. W., & Johnson, D. (2000). Stress and open-office noi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5(5), 779.

[5] Otterbring, T., Pareigis, J., Wästlund, E., Makrygiannis, A., & Lindstrom, A. (20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ice type and job satisfaction: Testing a multiple mediation model through ease of interaction and well-being.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Work, Environment and Health, 44(3), 330-334.

[6]Rasila, H., & Rothe, P. (2012). A problem is a problem is a benefit? Generation Y perceptions of open‐plan offices. Property Management.

[7] Spector. N. (2018) Is an open office plan hindering your productivity? Here’s how to make it for you. Retrieve from https://www.nbcnews.com/better/business/open-office-plan-hindering-your-productivity-here-s-how-make-ncna893586

[8] Vischer, J. C. (2008). Towards a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of workspace: how people ar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s for work. Architectural science review, 51(2), 97-108.

[9] Zagenczyk, T. J., Murrell, A. J., & Gibney, R. (2007). Effects of the physical work environment on the creation of individual‐and group‐level social capit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作者:LISA、YeYeYe

编辑:八云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标签: 办公室的 伯恩斯坦 工作效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