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下午3点,赶在春节前夕,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2国家医保谈判结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在会上介绍:本次医保谈判共有343个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其中目录外药品198个,实际147个目录外药品参与了谈判和竞价。经专家评审和谈判竞价等环节,最终新增111种药品,有3个目录外非独家药品是直接调入目录。
另外,有10个续约品种谈判成功,因此今年“谈成”的药品总共121个,谈判成功率达82.3%,创历年新高。另外有3个药品被调出医保目录。
从降幅上看,新准入医保的药品价格平均降价60.1%,降幅较去年的61.71%略微下降,最高降幅超过90%。
据央视二套《正点财经》报道,阿兹夫定参加谈判成功,最终报价11.58元。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介绍,阿兹夫定谈判降幅较大,完全达到医保方的预期。
但是,健识局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央视公布的阿兹夫定11.58元的价格,是治疗艾滋病用的3mg阿兹夫定每片的价格。此前3mg规格的阿兹夫定每片为17.89元,降到11.58元后降幅约35%。治疗新冠的阿兹夫定片是每片1mg,一次吃5片,已经谈成进入医保,但目前并未披露具体价格。
阿兹夫定降价进医保
“只要国家需要,只要患者可及,(价格)在企业的承受范围之内”,据央视报道,在1月7日谈判现场,阿兹夫定的谈判代表给出了这样的表态。
医保局的谈判专家给出了一个价:“11块5毛8,留个吉利数字。”
最终,企业接受了这个价格,阿兹夫定获得医保报销资格。
但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央视拍摄的是当时艾滋病适应症的谈判画面,11.58元的价格针对的是3mg规格的阿兹夫定。真正用于新冠治疗的1mg规格谈判价格并未披露。
根据3mg的降价幅度35%推测,新冠治疗用的1mg阿兹夫定降价幅度也应当比较可观。黄心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强调:目前新冠药物的报销政策是临时政策,只到3月31日,现在谈判进入目录后可以在未来2年内获得报销资格,企业方面接受这个价格。
以阿兹夫定为代表的新冠药物是此次医保谈判的最大看点。由于辉瑞的Paxlovid没能谈判成功的消息提前就披露了,所以阿兹夫定的真正价格成了悬疑。也只有到了每年公布结果的时候,才有可能得到最准确的信息。
目前,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涉及的25种已上市药物里,21种都可以医保报销。另外,健识局从现场了解到,之后新获批的新冠口服药今年将不再单独进行医保谈判。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国家医保局明确将切实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疗费用保障。
除了新冠药物外,今年医保谈判的新规则之一是新增适应症、续约品种的谈判采取“简易模式”,不再谈判降价,而是直接设定一个降价比例。这对于几款PD-1药物来说,免去了再次被砍价的压力。
国家医保局在发布会现场披露,已在医保内的4款国产PD-1经过谈判后,年费控制在3-6万。
部分进口药品的价格也创下新低,今年新纳入的古塞奇尤单抗,年费则控制在了2到3万左右,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4。
7种罕见病用药谈成
今年医保谈判另一大重点谈判领域是罕见病和儿童用药,分别有7个和22个成功纳入目录。此前,罕见病药共19种被纳入在初审目录中。
黄心宇介绍,在肺癌领域,本次谈判新增洛拉替尼、赛沃替尼等疗效显著的新药。原来目录内的恩沙替尼、塞瑞替尼等药品的价格也有显著的下降。
在糖尿病领域,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也被纳入医保,由诺和诺德原研,去年10月28日获批,是首个胰岛素GLP-1RA的复方制剂,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在罕见病领域,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富马酸二甲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曲前列尼尔、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伊奈利珠单抗等药物都进入了2022年医保目录,医生和患者有了更多的临床选择。央视新闻报道,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通过谈判已经有26种罕见病用药进入目录,平均降幅达53%。
罗氏的利司扑兰是今年罕见病药中很受关注的药物。在2021年的医保谈判中,利司扑兰已经参与其中,但最终诺西那生钠成功入选,利司扑兰没有成功。当时利司扑兰的价格为每盒6.38万元,赠药方案为“买3瓶赠送6瓶”,年治疗负担在65万元左右。
随后,罗氏对利司扑兰进行了价格调整,每瓶为1.45万元,年费控制在了45万元。经2022年医保谈判后,SMA患者将迎来第二款可以医保报销的药物。
据央视二套《正点财经》报道,伊奈利珠单抗原先的治疗年费在二三十万左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郝骏巍介绍,是神经脊髓炎的发病人数大概在十万分之五到十之间。据他估计,医保报销比例应该会达到80%左右。
近年来,针对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国家医保目录先后谈判增加了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达克替尼等二三代的靶向药。在丙肝治疗领域,医保目录则新增了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抗丙肝病毒的口服药物。
对于药企最关注的医保谈判品种落地问题,国家医保局也给出了回应。
国家医保局披露,在部分样本医院,五年来目录内药品的使用量占比和使用金额都在逐年提升。使用占比从2018年的89.2%提升至2022年的92%。使用金额的占比从82%提升到2022年的86.7%。
撰稿| 健识局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