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囤药吧,现在已经买不到了!”
“你还没买药?现在那个病,真是不得了。”
“哎呀没事,传染性真的不强。”
(资料图片)
面对「甲流」,有人疯狂囤药,也有人满不在乎。
随着多地疾控中心发布的预防提醒,「甲流」已经成了讨论度最高的流行病。
它不光霸占了热搜,甚至单个词条的日阅读量能接近亿次。
冬末春初,昼夜温差变大,正是流感易发的时节。
加之新冠高峰刚过,免疫难免跟不上,患上甲流的人也越来越多。
就以北京为例,流感病例数量较2019年同期上升了78%。似乎在这庞大的数据之下,人们与甲流的距离也无限拉近。
我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个病究竟如何传播,真实的病症是什么样子,又会有什么后遗症。
小视请来了几位感染甲流的朋友,和他们聊聊了。
“比新冠严重”
“疼、浑身都疼,更要命的是高烧怎么都不退。”
小越高烧38.5°C,已经20个小时了。医生说,三天以后要是还没有好转,就要住院治疗了。
小越从没有想过,甲流竟然这么严重。
小越不是不了解这个病,在甲流刚流行的时候,她就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刷到过相关的帖子。
所以在她发现自己开始头疼的时候,就已经怀疑是感染甲流了。
可这病症来得实在太快,没等小越做出反应,高烧就找上了门。
趁着还能撑起精神,小越当即就去了医院。
北京医院里的发热门诊人满为患,好在排得算快。照了CT,医生说肺部已经有炎症了。
小越没想到,自己没有被新冠打趴,反而是“栽”到了甲流的手里。
回到家的小越,吃了几片奥利他韦。原本以为会和新冠一样,吃了“特效药”就会很快退烧,没想到这把是一点都不见效,高烧连减退的迹象都没有。
浑身还是像被打了一样痛,吃完药就发困,整个人随时都能“昏睡”过去。
就这样,从早上烧到晚上,昏天黑地。
甲流是传染病,住在合租房的小越只能戴上口罩去到公共区域,手里拎着酒精喷雾,边走边消毒。
“感觉时间被拨回了几个月,和当时的新冠好像。只是比那时候,更难忍受了。”
但似乎,不是所有人患上甲流都这么严重。
小赵好得很快,几乎是吃上药睡了一觉,烧就退了。
上个周末,小赵和朋友们出门滑雪、聚餐。他的朋友有点咳嗽,但大家都以为只是滑雪被风吹到了,也就没人放在心上。
晚上回到家,小赵的嗓子也开始疼,没过多久就发烧了,吃了粒布洛芬发现根本没有效果。
小赵平时爱健身,身体素质一直很强。感染新冠的时候发烧也没有超过38度,可这次,体温在短时间内飙升到了39°C。
这段时间,小赵的公司也一直在呼吁提前做好应对甲流的准备,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自己一定是感染了。
用提前囤好的甲流核酸试剂检测一测,果然中招了。
好在买药平台还有奥司他韦,小赵立马就下单了。可没过多久商家却打来电话告诉他没货了,让他把单退掉。
要知道,奥司他韦发挥药效的黄金时间在发现病症的36小时以内。
线上没货,也等不了快递,只能去线下碰碰运气。
家里人拿着电子处方单,跑了三个药房才买到一盒溢价严重的奥司他韦。尽管价格再贵,能在这个时间截点买到,也是幸运了。
吃了药,小赵睡了一觉,醒来烧就退了。
或许是体质原因,或许是用药及时,这个病并没有给小赵造成太大的困扰。
但对于在全日制校园里的大学生来说,似乎就没那么幸运了。
“感觉在校园里感染的同学真不算少,我身边就有4、5个。”
和室友同吃同住的溜溜,自然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上午上课时溜溜就感觉有些不对劲儿,身体发沉、头也有点晕,中午回到寝室量了体温发现已经开始低烧了。
过了还不到半个小时,体温就攀升到38度以上了。
这个时候溜溜才意识到,前一天晚上嗓子痒、猛咳并不是喝水呛到了,而是流感袭体的前兆。
“甲流的发病状态和新冠太像了”,本身就有腱鞘炎的溜溜,两次感染都让她的病再度发作。
疼得她是连起身都困难,更别说去校医院诊断了。
在感染之前,溜溜哪里又重视过流感啊,只知道这是前几年流行过的病毒。
只有得上病,才真的开始着急。
她上网查了才知道“奥司他韦”是甲流的特效药,可外卖平台上,哪还有现货了。
这么挺着、捱着也不是办法,她找室友要了几片感康吃。
“我身边得了甲流的朋友就是吃了三天感康好的。”
“甲流”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甲流患者,最真实的声音了:
没有网上传得那么吓人,可又着实棘手。
来势汹汹的甲流,究竟是什么?
“甲流”全称为“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以发热和全身疼痛为主要表现症状。
这个病,多发于季节交替。
它并不严重,却需足够重视。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流感是有引起“白肺”的可能的。
一旦身体反应剧烈,是需要前往医院检查胸部平片或者胸部CT,并遵从医嘱治疗的。
我们害怕再经历一次新冠来袭的痛苦,也惶恐病中无药的窘迫。
所以在新冠之下,当新一波流行病毒来袭,我们抱着“杯弓蛇影”的心态开启了新的一波囤药热潮。
有备无患自然是硬道理,可什么都抢只会害了我们——
「奥司他韦」是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的处方药,并非包治百病的“神药”。
甲流也并非洪水猛兽、避无可避,实在不该听过度渲染之话,不看没有依据之词。
我们该做的绝不是盲目囤药、囤焦虑,而是在免疫力尚未完全恢复的当下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甲流」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进行飞沫传播,注意定期通风与物品消毒,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面对甲流,体质不同,病症不同,它并没有任何固定的解决公式。
但愿这些真实的声音,能让我们少一点惶恐,多一点防护。